公元前310年,壤塘称牦牛徼外,汉武帝统一西南少数民族之前少被人所知。
隋末,为西山微外之地。
唐蕃时期,属剑南西山。
全县由三大区域组成:一是上寨片区。
原属绰斯甲嘉绒藏区,夏商周时代的绰斯甲,属华夏外的方国部落,称东女国所在地。
秦汉时期,即为羌人生息之地,为中央王朝徼外之地。
唐代属吐蕃地,后为蜀郡之西域,属安多三十六诗部落之一。
元代,沿其旧制推行土官制。
明代以来绰斯甲为嘉绒藏区十八土司之一,历经41代土司。
第33代土司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赴京,归顺清王朝。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受封安抚司。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授宣抚司,隶阜和协。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改隶懋功协。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赵尔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拟设县,未果。
民国24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第二次驻留金川时于1935年10月在绥靖屯(今金川县)建立大金省委,成立格勒得沙中央政府,下辖绰斯甲等地,置绰斯甲县。
翌年7月,红军北上离绰,废县。
民国28年,南京中央政府批准,划绰斯甲归西康省,建“周来县”未果,原属甘孜州色达县,系阿西部落领地。
二是杜柯片区。
明末清初,阿西骨系阿西普巴加脱离阿西部落联盟,由青海省果洛草原到达杜曲下游的多朵生更重一带的杜柯地区,居住约百年。
清雍正年间(1724~1735年)又迁至上有“竹日”、中有“色塘”、下有“额拉”的地方,推举瓦修、夏甲它为瓦修督系第一代头人。
数代之后演变为三大部落,至第六代瓦修头人拉则四朗多吉时,游牧在翁柯、泥柯、杜柯等地的70多个部落先后归顺阿西部落,形成以阿西为核心的部落联盟。
该区域素有阿西部落管辖6大农区部落、4大牧区部落之说,部落关系迭迹难考。
三是南木达片区。
1378年,嘉绒扑龙人宗然拉西日-在中壤塘始建错尔基寺。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错尔基寺-晋谒皇帝,归顺明朝,诏封错尔基寿良足嘉尚为“弘教禅师”。
明正德四年(1509年),诏封错尔基寺若尔坚于为国师。
明嘉庆二十九年(1550年),错尔基寺二世-杰瓦僧格进京朝贡,晋谒嘉庆帝,受封为“大善法王”,降旨委其领辖八大坪、五大山。
“化外之域”的南木地区,均在37座寺院的“以教代政”势力的统辖之下,由各不相属的大小部落分割占据。
1958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第八十一次会议通过,将色尔坝、上寨、杜柯、南木达合并设置壤塘县,辖1镇、11乡。
2020年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壤塘县辖3个镇、8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