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村,位于马嵬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公里处,东临庞家村,南有104省道傍村而过,西接东街村,北靠北莽原上新庄村。由前帮、安上、崖上、窑上4个自然村组成,辖10个村民小组,共527户,2230人。全村总面积2020亩,耕地1725亩,其中蔬菜1100亩。村民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2014年,人均收入13796元。
在杨贵妃墓东2公里处的北莽山下,有大小二泉,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贵妃泉”。以后陆续迁来不少杨姓移民来此安家落户,聚居繁衍,形成村庄,人们便将这个村子称为安家。
村民姓氏以杨、宋、吕、孙、吴姓为主,还有王、赵姓等姓氏,在该村也有分布,均为外来迁移户,姓氏来源不详。
民国时期(1933年),该村归第二区公所管辖,1950年8月归第五区板桥乡管辖。1954归马嵬区管辖,1956年3月撤区并乡,归马嵬乡管辖,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该村归灯塔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4月,撤销管区,归马嵬乡管辖,1965年归马嵬人民公社管辖,1968年至1979年归马嵬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管辖,名为安家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至1983年,归马嵬人民公社生产管理委员会管辖,名为安家大队生产管理委员会。1984年政社分设,成立乡,归马嵬管辖,村名为安家村委会,1998年撤乡建镇,该村归马嵬镇人民政府管辖,
2011年成立马嵬街道办事处,该村归马嵬街道办事处管辖。
自1949年以来历任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村主任:
党支部书记:杨福祥、杨振辉、杨茂武、杨来社、杨兴安(2015年至今)。
大队长、村主任:杨凡茂、杨升茂、杨生岐、孙文斌、杨栓长(2015年至今)。
该村有座老君庙,还有一座关公庙,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村民自愿集资修建的,规模较小,立庙会于农历六月十九日,逢会期唱大戏庆兴,十分热闹。
1989年12月,安家村村民杨卫国在村北土壕起土时发现一古墓。其墓志由志、盖两部分组成,志为正方形,长35.5厘米,厚9.5厘米,正文17行,满行17字,文字为北魏体,清瘦遒劲,有明显的时代特点。盖为正方覆斗形,无文无饰,顶部边长30厘米、斜刹3.5厘米,底边长35.5厘米,厚7厘米。据墓志载,墓主李哀于“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薨于长安县丰溢里”。
在安家村,有大小二泉,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贵妃泉”。提起贵妃泉,有一段美妙动人的传说。唐朝时期的马嵬坡黄山麓,松柏茂密,山势险峻。山坡下有一感恩庵, 庵内住有5名尼姑。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唐玄宗东还长安的那天晚上,两股泉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当日子夜时,太上皇李隆基做得一梦,梦见杨玉环素衣泪面飘然而至卧榻前:“禄山已除,妾冤须明,马嵬感恩庵前今现二泉,乃臣妾之泪矣!洗肌肤如雪,饮健康长寿,浇五谷蔬菜,可免虫害……”玄宗大惊,甚觉离奇。遂决定同老臣与太监一起乘銮舆去马嵬坡。玄宗等人刚刚在感恩庵落座,只见半空中白绢飘舞,霞光万道,紫雾中时隐时现一玉美人,霎时香气漫天扑鼻。太上皇说道:“玉环呀!朕知你有冤,今来祭之……”陪同官立即给玄宗端上酒来,玄宗接过金樽将酒用力洒倒,谁知用力过猛,一个九龙金樽连杯带酒一同掷进泉内。说也奇怪,霎那间丈八水柱急落至三尺许。贵妃显灵涌神泉,尼姑尊杨贵妃为太贞仙人。感恩庵自泉水喷出后,庵中尼姑一个个随太贞而去,庵堂也不知去向,贵妃泉由此诞生。
安家村的知名人士:
杨升元:男,1965年生,中共党员,任新疆驻西安办事处主任,副厅级干部。
解放前,该村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以粮粮、粮棉等间套种植,由于大部分农田浇地困难,粮食生产水平较低,亩产不足200公斤。
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种植的蔬菜品种齐全,主要品种为番茄、黄瓜、白菜,西红柿等有早、中、晚三个品种。冬菜主要有大白菜,年销售大白菜5000多吨。
近年来,安家村两委会一班人组织和带动村民,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唐妃果业专业合作社”为核心,加大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种植反季节蔬菜,增加种类,改善种植方法,先后组织干部群众180人两次赴杨陵、泾阳参观学习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投资300万元,新建占地150亩日光温室大棚90座,棚区道路全部水泥硬化,棚内采取滴水灌溉,自动卷帘机操作,使每棚年底收益均超过万元。2004年5月,安家村被陕西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安家村已建成占地8亩的马嵬蔬菜批发市场,村中设有客户代办服务站,有农产品经纪人和乡土人才50多人,并成立了马嵬镇农业信息服务站,通过网上发布信息,蔬菜销售山东、甘肃、宁夏、西安等省市。
小企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村上成立了3个工程建筑队,在村口桥头创办了铝合金门窗加工部,村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
2005年,新建安家小学一所,成立了幼儿园,现有教师3名,学生62名。目前,全村有线电视、固定电话、电脑用户数分别为48户、24户、35户,入户率为9.1%、4.6%、6.6%。
该村内共有主干道4条,已全部硬化。民居主要为砖混二层楼房。2011年村委会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多方筹资60万元将村子通往104省道的3条主要路面进行了硬化,投资10万元建成700平米的村级办公场所,投资8万元建成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并在广场安装景观灯8盏,健身器材10余件,栽种绿化带300平方米,栽种各类花卉苗木1580株。每天晚上村民们都要在广场上跃动身姿,翩翩起舞,健身强体,群众的生活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