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料表明,宝鸡是“伏羲所治,炎帝所生,黄帝所都”之地。
夏商时属雍州,西周为王畿。
春秋战国时期,秦人在这里设立了虢县、雍县、陈仓县等。
历史上,周秦王朝在这里发祥。
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风县),这就是西周最早的都城岐邑,距今已3200多年。
前770年,以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建立了秦国。
秦文公四年(前762),到达“千渭之会”,经过占卜,“营邑之”,秦文公在这里建设了陈仓城和陈宝祠,这是宝鸡建城史的开端。
秦宪公二年(前714)为备战攻戎,秦将国都由千渭之会徙往平阳(今宝鸡市陈仓区东阳平村),并建有封宫和羽阳宫。
秦德公元年(前677),秦国迁都于雍(今宝鸡市凤翔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宝鸡属内史地。
汉高祖元年(前206),属雍;汉高祖二年(前205)改为中地郡,汉高祖九年(前198)又改属内史,景帝分属右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前135)仍因之,太初元年(前104)更名右扶风,为三辅之一。
后汉献帝时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郡。
曹魏为扶风郡。
晋惠帝时改为秦国。
北魏太武帝时置秦平郡,兼置岐州。
西魏改秦平郡为岐阳郡。
隋初置岐州,大业年间废州置扶风郡。
唐初置岐州,天宝年间改为扶风郡,至德元年(756)改为凤翔郡,不久又改为凤翔府。
唐至德二年(757),唐肃宗因陈仓县陈宝祠历史上的“陈宝鸣鸡之瑞”,改陈仓县为宝鸡县。
隋大业九年(613),陈仓县县治从今戴家湾,迁至今金台区中山路上的北周时所建的留谷城。
“宝鸡”县名的缘起、启用都在金台区,自此“宝鸡”正式成为政区域名称,并逐步从一个县域名称,演变为宝鸡市级行政区划名称。
宝应年间因之,属关内道。
五代属关西道。
宋属秦凤路,为风翔府。
金置天兴军,属陕西西路。
元初立凤翔总管府,后更为散府,先后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
明仍为凤翔府,隶陕西布政使司,分属关西道。
清初仍沿旧制为凤翔府,康熙九年(1670)裁关西道,分隶西安粮盐道,乾隆九年(1744)改隶驿盐道,为分巡凤邠道。
1913年属关中道。
1933年撤道,由省直辖宝鸡各县。
1938年在凤翔设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1年2月,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迁至宝鸡县。
1949年7月,陕甘宁边区分区机关迁入宝鸡市区,辖宝鸡、凤翔等8县和宝鸡市。
1950年1月,宝鸡分区归陕西省辖。
1950年10月改宝鸡专区为专署。
1953年6月宝鸡市改由省直辖。
1956年10月宝鸡专区撤销,原辖县直隶于省。
1961年9月,宝鸡专署得设。
1966年8月,宝鸡市复归省辖。
1969年宝鸡专区改宝鸡地区。
1971年2月,撤销宝鸡地区,升宝鸡市为省辖市市区设金台、渭滨2区。
1978年再设宝鸡地区,辖11县,宝鸡市仍为地级,领金台、渭滨2区。
1980年9月,撤销宝鸡地区。
1982年增设杨陵区。
1983年杨陵区、武功县划归咸阳市。
2003年3月宝鸡县更名为陈仓区。
2021年1月撤销凤翔县,设立宝鸡市凤翔区。
宝鸡市现辖渭滨、金台、陈仓、凤翔4个区,辖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8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