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村】建制村,乡政府驻地,位于康平县城西南25千米处,地势东西缓坡岗地,南高北低,中间平缓。辖3个自然屯。区域面积13.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114亩。
〔东升〕自然屯,村驻地,属丘陵地带。原名嘎力得窝堡,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有蒙古族人在此圈地放牧。嘎力得蒙语凤凰的意思,因居地中间有溪水长流,两侧有山岗,如同凤凰展翅欲飞,故得名嘎力得窝堡。至道光年又有张姓等6户从山东逃荒到此落脚在村东头租种蒙古人的土地,称为六家子,至光绪年到此定居者渐多,东西相连,实行屯甲制时称嘎力得窝堡。该村民国时属三区,伪满时为立德村所在地,解放初为第九区。1961年成立善友屯人民公社,1969年善友屯公社迁至嘎力得窝堡。正值“文革”期间,根据“东方红,太阳升”群众更名为东升村。同时公社也更名为东升公社,1981年县政府正式批复。区域面积1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603亩。
〔北大泉眼〕自然屯,位于村驻地北4千米处。在东升村最北端,北靠二牛姜家窝堡,西靠张强镇任家窝堡。地势平缓,属于低洼盐碱地,原生长大片马莲草。清代这里是蒙古族裴姓人家放牧之地,现在屯北裴家坟(地块名称),就是因裴姓祖上葬于此地修坟得名。后经山东逃荒至此的崔姓张姓两户人家租地开荒,首居此地。据传说崔家打水井时,打至八九米就见地下有一泉眼,水流不断,并且听到地底下有人谈话,一人说:“把你家的筛子借给我”。打井人很惊慌,立刻上来将此井填上了。后人因此传说,称此地为大泉眼。北大泉眼是相对雷家村的南大泉眼而言。区域面积1.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45亩。
〔王家窝堡〕自然屯,原名王拉扒架子窝堡,位于村北1千米处。北与大泉眼自然屯一道之隔,居于东升村和大泉眼自然屯南北向之间。地势平缓,属低洼盐碱地。清咸丰年间从山东逃荒至此的王姓人家最早来此开荒占草,首居此地。由于本人没有拉扒架子(早年用于拖拉犁具的架子),只能手牵牲畜,肩扛着犁具下地耕种,长此以往人们给了他一个绰号“王拉扒架子”。后人就以其绰号称此地为王拉扒架子窝堡。后延续至今简称为王家窝堡。区域面积2.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6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