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真武阁位于容州古城内。真武阁全阁为木质结构的建筑,被誉为“天南杰构”,举世无双。真武阁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合称中国古代江南四大名楼(阁),1982年被评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5次地震,4次大台风,仍安然无恙,是四大名楼(阁)中唯一没有进行重修而完整保留至今的一座。真武阁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是全阁结构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
经略台真武阁始建于唐大历三年(768年),根据文献记载,当时著名的诗人元结任容管经略使时,为了操练军士和欣赏风景,修筑了经略台。台长约50米,宽约15米,高4米左右,中间夯土,四周用砖石砌筑,坚实稳固。明洪武十年(1377年),“建玄武宫于其上”,奉祀真武大帝以镇火神。明万历元年(1573年)又大兴土木加以扩建,建成一座坐北朝南的三层楼阁,0周围还有廊舍、垣墙、钟磐、鼎炉等附属建筑和设施,经过数百年的风雨、几度兴废,仅真武阁仍巍然屹立,保存至今。
真武阁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是一座独具风格的木构建筑。全阁用近三千条大小不等、坚如石质的铁力木构件铆合串联,相互嵌合、制约,彼此扶持,合理而协调地组成了一个十分优美、稳固统一的整体。
楼底四周没有墙壁与庭院相连,从而显得十分的宽阔坦荡。在二十根笔直挺立的巨柱中,八根直通顶楼,是三层楼阁全部荷载的支柱。柱之间用梁枋相互连接,柱上各施有四朵斗拱,上面承托四根棱木,有力地把楼阁托住。二层楼有四根支柱,用以承负上层的楼板、梁架、配柱和屋瓦等,脚柱却悬空离地3厘米,是全楼间结构中最为奇特、最为精巧的部分。这种结构的方法是在悬空的柱上,分上下两层用十八根梁枋穿过檐柱,组成两组严密的“杠杆式”的斗拱,拱头承托外面宽阔的瓦檐,拱尾托起室内的悬空柱,这种像天平一样维持一座建筑物平衡的独特"杠杆结构",在建筑史上实属罕见。全阁的建造没有用一颗铁钉,都以榫铆连接,虽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袭击和地震摇撼,仍安然无恙,实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国家文物局)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