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其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新城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竣工于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三月,开始名叫“仁寿宫”,是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唐高宗时曾一度改名为“万年宫”,意指颐和万寿,后又恢复原名。唐朝魏征撰写、欧阳询手书《九成宫醴泉铭》,立一石碑。此碑铭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甚大。
北依碧城山,西傍屏山,南眺青莲山,东临天台山。院内树木参天,花团锦簇,环境优雅。内竖两通号称“人间第一帖,天下无双铭“的碑石:九成宫醴泉铭碑、万年宫铭碑。1985年,省文物局拨款重修了两座仿唐碑亭,古朴厚重,气势恢宏,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人前来游览参观。
九成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竣工于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三月,开始名叫“仁寿宫”,是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唐高宗时曾一度改名为“万年宫”,意指颐和万寿,后又恢复原名。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楷书24行,行49字。
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碑亭,位于麟游县县城的西北部(九成宫宫城北郊),北依碧城山,西傍屏山,南眺青莲山,东临天台山。院内树木参天,花团锦簇,环境优雅。内竖两通号称“人间第一帖,天下无双铭“的碑石:九成宫醴泉铭碑、万年宫铭碑。1985年,省文物局拨款重修了两座仿唐碑亭,古朴厚重,气势恢宏,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人前来游览参观。
(一)“三绝古碑”—九成宫醴泉铭碑
唐《九成宫醴泉铭》碑现存于麟游县城西北角(九成宫路1号)。据碑石记载,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首次驾幸九成宫,在西城之阴以杖捣之,有泉随而涌出,其水清澈如明镜,其味甘甜如美酒,故名醴泉。
敕命宰相魏征撰文,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镌碑立石,以记其事。李世民是千古名君,初到此地即发现醴泉;魏征为初唐贤相,直言谏君,文采斐然;楷书大师欧阳询晚年书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之境界,授命书写,世誉“三绝”。
一千三百多年来,此碑以文章书法而俱佳,不愧为“人间第一帖,天下无双铭”,对中外乃至世界汉字书法影响极为深远。瞻碑的海内外书家游人纷至沓来,叹为观止。此碑一九七九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一九九六年六月又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宝级文物。
(二)万年宫铭碑
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高宗李治改“九成宫”为“万年宫”,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驾幸万年宫避暑,时年27岁,御制御书了万年宫铭碑,并敕命中书门下随从文武三品以上及学士四十八人自书官职、姓名于碑阴,立石于万年宫永光门外。后世移至现址,流传至今。碑文为骈体文式,对仗工整,声韵铿锵。文中对万年宫的宏伟建筑、山川形胜、风景气候赞美有加,同时他面对“贞观之治”借题发挥,抒发了誓作一代英名皇帝的情怀。是他年青时文章书法的代表作和才华横溢的见证。备受书家和爱好者的赞誉推崇。
此碑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门票价格: 旺季:12淡季:12 咨询电话: 0917-7960321
邮编: 721500 景区地址: 麟游县县城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