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楼,又名文昌阁,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宋家桥的湘江岸边。万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时任京官李腾芳为其取名万楼,寓意“万,乃数之大者,邑从此而大”。古代湘潭文人墨客常聚于此,登楼观景吟诗作赋。300余年间,万楼屡废屡建,先后5次重修。2009年万楼由湘潭地产集团经营有限公司开始第六次重建,工程将于2013年竣工。万楼总高63.48米,其中主楼为52.58米。万楼采用内九层、外五层的结构,寓意着“九五至尊”。
湘潭城区久负盛名的窑湾老街、宝塔和万楼,如今前两者还在,唯有这万楼,消失多时。翻开史册一看,才知万楼并不简单,近四百年来曾5次修建(加上这次是第6次),建毁变迁中,万楼见证了湘潭历史近4个世纪来的盛衰。
万楼又名文昌阁、文起楼,位于湘潭城区东头宋家桥侧(今湘江铁路桥下游约500米),濒临湘江。万楼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万楼主体建筑因失修垮塌,60年代其附属建筑观音阁失火被焚毁,唯杰灵台最坚固,经风吹雨打,台基保留至今。
据李腾芳作于1615年的《万楼记》,湘潭“邑之形如展幅绡,上下两出如左右手。上出者,巨石百余尺,潺潺江波间;下出者,颓然而已。颓然者,正水之所去也,邑人以为弗善也。或是之以告于令包侯,谋筑石为台,堑沙截波,覆之以楼。”
由此可知,窑湾石嘴垴位于湘潭城西边湘江上头,万楼建于湘潭城东头湘江下游,位于宋家桥一总附近(明、清时期此处相当繁华,离县治不远。),并与河东的宝塔隔江相望。“又与最高峰塔乾巽二方互维,长亘于邑。”三者呈三足鼎立之势。
据李腾芳回忆,楼建后,时任湘潭县令包鸿逵登而叹曰:“兹真邑之捍卫乎?造物者之设是久矣,吾与子(指李腾芳)不谋而得之,岂人力也!”喜题其台曰“杰灵台”,而命予(指李腾芳)以楼之字。字之曰:“万”。万数之大也,邑从此而大者也。侯曰:善!
据史料记载,万楼初建时,“台高三十尺,楼高四十尺,离波之面已七十尺矣。用石三十万尺,用木三千个。其作而成之岁月,与南山之塔(指宝塔)同,而费之数亦如。”
据史料记载,万楼当初兴建时,主要是弥补地势之颓势,以阻湘江之水快速下泄及地势之低洼。后来,假以时日,万楼逐渐成为市民出游嬉戏之所,人气一旺,文人骚客接踵而来,文化气息也逐渐浓厚。
据郭金台撰《重修万楼记》,“若乃骚人逸客,停帆载酒而登斯阁者,南望祝融(指南岳),指点青冥,一抹出天半;东顾昭山,奇峰蹲峙,如垒翠堆云;西眺韶云(指韶山),苍莽依稀,听有虞凤音;北瞻灵麓(指岳麓山),则耸身回览,与七十二峰上下接待,仙仙乎若飘天外而行镜中;此诚湘南之绝胜而非予记之所能悉数者矣。”
二修万楼后,“阁之右建书院,为屋二区,众议延头陀居之,四时司阁门启闭。或曰书院以备讲学也。举此阁院即与白鹿、岳麓诸大书院并可传也,尤异日太平万盛事也,宜并书。”可见二修时万楼设乡塾于右厢。
至三修时改万楼为文起楼,“庶不虚此讲学之堂”,文化的气息更浓。
1801年前后第五次修万楼时,“楼为3层,中层为文昌阁,最上为魁星楼,悬‘万楼’旧额,盖先大夫之手书焉。楼得文星,光焰万丈,与高峰文塔夹水而交辉。阁之下名文厅焉,游人于兹憩息,骚客于兹歌吟,是亦修文之一域也。阁之后建岸花亭。明乎前人建此楼之本衷,实自阜财始,盖民生厚而士气愈振矣。总之左右斯楼以壮文明之大观者近是。”
据史载,“文昌六星次在斗魁之南,均入文明之府,故与魁星并祀。清嘉庆六年辛酉(1801年)奉诏编入祀典,春秋祭祀,与武庙同。此次万楼重修(五修),正遇上朝廷颁发此令,故在中层祀文庙,而在上层设魁星,两者同祀。”
地址:湘潭市雨湖区沿江中路
荷叶镇:荷叶镇以人文资源优势弥补矿产资源劣势,以边贸优势弥补交通劣势,以农业优势弥补工业劣势,以环保优势弥补产业劣势,努力发掘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三年内引资4000余万元,成效显著。 荷叶镇位于双峰县东南部,总面积141平方千米,辖6个责任区,6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五万五千人口。荷叶镇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长、株、潭、衡、邵、娄六大城市的几何中心位置…… 荷叶镇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