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镇境金水河两岸为水乡泽国,明时渐淤成陆地,清康熙四年(1665年)始有渔民迁此居住,编为二甲,河东为“东立”,属静居里;河西为“西立”,属清洪里。
后来渔民在此按埠设籇,分头、二、三、四埠,镇地在头埠,故称头埠口。
光绪十七年(1891年)有李辉山母子在此摆渡。
兼打豆腐为生,人称“豆腐口”。
后取“普渡众生”之义,而改名为“渡普口”。
民国元年(1912年),簰洲有15户81人迁此居住,垦荒耕种。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金水闸建成后,外来垦荒者渐多,镇上有由茅屋组成的四条街,有商店、手工作坊60多家,建为一个联保,属靜宝镇,1939年嘉鱼县城沦陷,改渡普口为镇,属第五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建为县辖镇,辖14个保,镇西立三条街为第六保,东立为第八保。
1949年解放后属渡普区,1950年属簰洲区,1951年恢复渡普区,1955年,属农业合作化;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属渡普人民公社的西湖、高潮两个管理区;1961年改管理区为人民公社;1971年3月,撤区并社,属西湖公社;1975年2月,西湖公社改为渡普公社;1978年成立渡普公社街道居民委员会;1984年1月,设区建乡,建渡普镇,城区设居民委员会。
1998年改名为渡普城镇街道居民委员会,2013年更名为渡普镇渡普社区居名委员会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