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桃城区 > 邓庄镇 > 北苏闸村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邓庄镇北苏闸村概况

[移动版]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邓家庄乡北苏闸村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一户苏姓人家从山西省洪洞县搬迁至此落户;又因村前有条朱家河,河上建有一南一北两个闸口,该村离北闸口近,故得名“北苏闸”,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建国以后,北苏闸村村民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英勇奋斗,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村集体的家底也殷实了,如何当家理财成了大事,村里的开支花销,有上千双眼睛盯着,处理不好是干群矛盾的爆发点,处理好了是村两委威信的添加剂。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北苏闸村的财务管理孕育、产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闸文化”。通俗地讲,财务管理“闸文化”就是让该花的钱顺畅通过,不该花的钱坚决闸住。

该村从1965年初以来,就建立了财务档案。村里办事需要花的款项,一律由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所有账目除当月当季当年全部公布外,全部整理入档保存,如遇群众有什么疑问,当即拿出给群众解释清楚,及时消除党群、干群之间的误会和矛盾。

40多年来,北苏闸村里的干部换了一任又一任,但这种靠村民当家理财,来维护党的声誉的优良传统,始终没有改变。这种做法主要是村里花什么钱,钱怎么花,花到什么地方,群众心里明白,干部身上清白。

在村史馆的“闸”字柜里,几代村领导花费心血、完整保存下来的几万张票据资料,构成了“闸文化”深厚的内涵,见证了北苏闸村40多年来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由弱到强的历史。纸张黄了,字迹依然清晰;账目多了,程序依然清明;收入高了,干部依然清白。“闸文化”是廉正文化,闸出清正,闸出民主,闸出群众真挚的信任,闸出北苏闸村美好的明天。

村党支部书记安海滨向记者展示了存放了几十年、纸张发黄的300多卷原始凭证及各类单据,他说,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花,该花的钱再多也要花。40多年,村里没有一笔招待费,说来没人信,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但建学校、继承文化遗产组建秧歌队、建设现代化的电教室、为全村改造供水管线、给全村老党员置办礼物、建气派的村牌楼等等,这大把的钱花起来可是眼眨都不眨,花的敞亮,干部群众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