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属烊舸郡。
蜀汉建兴三年(225),昆明首领火济助蜀相诸葛亮平孟获后,受封罗甸王,驻云南东川,据有黔北、黔西北大部地区,县境在其管辖之下。
东晋简文帝成安元年(371),置晋乐县,县境属之。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县境属牂牁郡。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设黔州都督府,羁縻51州,县境属蛮州。
次年置矩州,治所在今贵阳,宋太祖乾德五年(967),罗甸国首领普贵“纳土内附”,受命为贵州刺史,统领今贵阳中、西、南大片地区,县境属其辖地。
宋开宝八年(975年),蛮州刺史宋景阳平罗甸国,在鸭池河以东大片地区设大万谷落总管府,统领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12部,称“水东宋氏”,县境由水东宋氏管辖。
宋末,水西罗氏鬼国在鸭池河以东设水外六目地,今县境石硐、何家洞、鹿窝、竹花等属其管辖,其余仍为水东宋氏辖地。
元至元十七年(1280),元朝廷在今县境内置养龙坑宿征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治所在今养龙司乡陇上,后移到老街,隶属四川行省顺元等处宣慰司。
至元二十九年(1292),置青山远地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治所在今九庄镇;同年置底寨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治所在今西山乡柏香山村大寨组。
县境内三个长官司均隶属湖广行省顺元路军民安抚司。
明洪武四年(1371),隶属贵州宣慰司。
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县境内三个长官司属贵州宣慰司。
崇祯元年(1628),参将牟文绶奉命在明家渡(今息烽县城)修筑城池,竣工后报部备案,转呈御览,崇祯皇帝御批敕名为息烽。
清顺治十五年(1658),设贵阳军民府.治所在今贵阳,养龙司长官司隶之;息烽、于襄两千户和底寨长官司属敷勇卫治理。
清康熙二十六年(1678),裁敷勇卫及其下属4个守御千户所,其地置修文县,治所在今修文县城。
县境分设4个里,原息烽千户所辖地大致为仁和里,于襄千户所辖地大致为信顺里。
清雍正元年(1741年),清廷饬令禁止土司世袭,底寨长官司、底寨副司辖地划归修文县。
养龙长官司改称“养龙五堡”,仍直属贵阳府,后改隶贵阳县。
1913年12月,贵州省政府议将恢复的贵筑县治移至扎佐。
次年2月,贵州巡按使呈文大总统,具报成立息烽县,8月13日经内务部呈大总统核准,贵筑县治移至息烽城,易名息烽县,此为息烽建县之始。
当时县域估计纵60千米,横41千米,为二等县,隶属贵州黔中道。
1915年7月11日,奉黔中道饬,息烽县知事魏光荣、贵阳县知事王其光、修文县知事万贤臣联合踏勘,将东以狼鸡岭、南以羊马田、西以齐(岐)家山岭、西北以周家堰、北以乌江河定为息烽县界。
1919年,将5个区划为8个区,区下废里设保。
1920年,废黔中道,息烽直属于贵州省长公署。
1926年秋,订各区名号,县境设8区58保。
1931年秋,改保为乡镇,全县设8区10镇70乡。
1935年,省下设行政督察区,息烽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36年,撤乡建联保,全县设8个区,建联保33个,保130个,甲1449个。
1937年,县改省直辖区。
1938年,全县8个区合并为3个区,下设22个联保、117保.1080甲。
1939年,划开阳县第五区第五联保归息烽县四区飞越镇境。
1941年息烽降为三县,10月,实行新县制,撤区及联保,改编乡镇,次年改编完毕,全县设10个乡镇、84保、809甲。
1946年3月,省直辖区设督导室,县直属督导室管辖。
1948年6月,撤销督导室,县复归省直辖。
1949年11月17日”息烽解放,23日建立息烽县人民政府,隶属贵阳专区。
12月建立文化、养龙两区。
1950年1月7日,建九庄区。
1951年2月,设黑神庙区。
同时,将全县84保改为84个行政村。
1952年4月,增设底寨区,原10个乡镇全部废除,并将全县84个行政村合为54个,分属5个区管辖。
1952年11月,贵阳专区改称贵定专区,县属其管辖。
1953年,将54个行政村改建为54个乡镇。
1956年3月调整区、乡,全县设4个区46个乡镇。
1956年5月,贵定专区撤销,息烽县划属安顺专区管辖。
1957年4月,调整乡镇之后,全县设4个区33个乡镇。
1958年9月,全县33个乡镇合并建为25个人民公社,下设160个生产队,1739个生产队。
1958年10月,息烽改属遵义专区管辖。
11月,将25个人民公社合并为10个,下辖26个管理区。
12月,实行一区一社,将4个区改为4个人民公社,下辖33个管理区。
1961年3月,恢复区公所建制,设4个区,下设16个人民公社。
1963年3月,将16个人民公社分建为32个,撤销管理区。
1965年7月,全县32个人民公社合建为25个。
1965年8月17日,息烽划回安顺专区管辖。
1969年12月,省革命委员会行文将乌江区所辖乌江公社划归遵义县。
至此,全县人民公社减为24个。
1990年,县辖4个区、1个区级镇、1个乡级镇、1个苗族乡、22个乡;乡镇下辖161个村.1642个村民组、5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0个居民段。
1991年11月4日,息烽县启动建并撤工作。
撤区并乡建镇后,全县辖4镇(永靖镇、小寨坝镇、温泉镇、九庄镇)、6乡(西山乡、青山苗族乡、石硐乡、鹿窝乡、流长乡、养龙司乡);乡镇下辖161个行政村、1642个村民组、9个居民委员会。
1996年1月1日,息烽划归贵阳市管辖。
2011年7月31日,在永靖镇城关建立新华社区,下辖龙腾、新华、南门3个居民委员会,23个居民小组。
201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养龙司乡、石硐乡、西山乡,设立养龙司镇、石硐镇、西山镇。
全县辖7个镇、3个乡和1个社区。
201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鹿窝乡、流长乡,设立鹿窝镇、流长镇。
全县辖9个镇、1个乡和1个社区,161个行政村、16个居民委员会。
2020年5月,省政府同意息烽县调整永靖镇部分行政区划,设立永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