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广东省 > 潮州市 > 潮安区 > 东凤镇 > 礼阳郑村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东凤镇礼阳郑村概况

[移动版]

礼阳郑村

礼阳郑村位于韩江下游平原,镇道东彩路、东阳路交汇处。周围村落密布,东接诗阳村、昆江村,西邻礼阳龙美村、礼阳李村,南达沟美村、彩塘镇东里村,北连文路村、文路张村。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集农、工、商和运输业于一体的乡村。现有总人口4700人,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4亩。

该村历史悠久,先祖自南宋末年来此定居。太始祖清之公原籍闽中省(福建省)莆田县,南宋度宗年间(1265年—1275年)任右丞相兼太傅,勅封卫国公。元兵逼侵,宗室将溃,为元钦犯,隐姓陈,避居沙屋坂(今饶平县海山镇)。公元1279年宋帝昺弃临安,太始祖为保后裔,遂遗子于各地避难,故后人郑氏之顺口溜为:大子凤鸣岗(汀海县)、二子在邹堂(揭阳县)、三子留居沙屋坂、四子创业礼阳村。四子即礼阳郑村始祖南轩公,明洪元年(1368年)复姓郑,创乡至今已有七百多年。

该村是一个革命老区。解放前是地下革命联络点,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革命据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投身于革命战争之中热血青年,凤凰山游击队7个正编连,其中二名正连长是该村村民。新中国成立初期,该村有三人担任潮安县常委,为建设新中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该村还是著名侨乡。村民一贯勤劳朴实,开拓进取。早在清朝中后期就有很多乡民飘洋过海,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美国等国家创业,现旅外侨亲总人口比本乡还多,故有侨乡之称。旅外侨亲爱国爱乡,为家乡的公益福利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侨亲郑维栓先生自1981年以来,在我村道路建设、福利事业、教育、文化体育、环境卫生等多项建设给了大力的资助,使家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该村是传统手工制作竹器产品之乡。历来除农业生产以外,主要经济收入靠加工竹制产品,竹器工艺制品出口畅销二十多个国家,出口量曾一度在汕头地区占了一个重要地位,1980年前后村集体收入非常可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村还创办了多家民营企业,主要有不锈钢制品、塑料制鞋、服装及其它多种行业产品加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至2013年,人均收入达到8000多元。

该村还是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之乡”。清末民初礼阳郑锣鼓队居南桂之冠,1950年村民爱好者组织“工农业余剧团”,1953年改称“华侨剧团”,1958年改名“文宣队”。至1975年有20多个剧目参加县文化演出;1983年代表汕头十县市参加省调演演出,受到省文化厅长接见并嘉奖;1990年、1993年两次参加“小儿艺术花会”演出,获蓓蕾奖、一等奖。先后为艺术学院输送了近10名艺术人才,他们在音乐演艺界上造诣很高,已载入《世界郑氏通书》。

该村教育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礼阳郑小学创办1925年,在校学生不满200人(包括现在东凤中片多个村落)。1945年—1949年称第十四保国民学校,建国后改称为礼阳郑小学。2003年上级政府、侨亲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建设新校舍。学校占地面积833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有教学楼、科技楼各一幢、教师宿舍楼二幢、礼堂一座,运动场一个,教育设施配套齐全。学校现有11班,学生379人。由于办学环境好,师资优良,办学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被评为市规范化学校,区德育达标学校。村目前有幼儿园2所,其中礼阳郑幼儿园2013年被评为市规范化幼儿园。学校和幼儿园不仅100%满足本村的适龄儿童就读,还吸引邻村的儿童前来寄读。连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有一批基础人才。

该村历年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方面集资进行村道拓宽,学校扩建,改造排涝排污设施,修建老年人晨操场、体育活动场所,整治环境卫生,植树绿化,美化环境。1993年、2013年均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的称号。

在党的强国富民的大好形势下,礼阳郑村正以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