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底位于镇区东北4公里,海拔908米,主村萌底先由游、陈两姓拓居,明嘉靖年间(1545年左右),魏椿九从礼门黄家山迁柿洋(今仕洋)数载,复迁萌底定居。毗邻的自然村岔头,以萧、郑两姓为主,分别从萌源、端源迁入定居。
萌底村原隶宁德县。民国24年(1935年)6月,隶周墩特种区周墩联保。民国29年1月,隶周墩镇。民国34年8月,隶周宁县狮城镇萌源保。1950年4月,隶第一区萌源乡。1956~1958年4月,隶端源乡。1959年1月,隶端源公社萌底大队。1963年3月,隶浦源区萌源乡。1966年8月,从萌源乡析出,成立萌底大队。1984年8月,隶浦源乡设萌底村民委员会。1995年,共241户、1357有,设村民小组8个。
萌底村是地下革命活动据点之一。民国23~24年(1934~1935年),部分贫苦农民加入贫农团,进行站岗放哨、送信,接待革命同志,常住革命同志的自然村岩4座民房遭-反动派烧毁。民国时期,村民生活较为清贫,村里仅办过私塾,多数人读不起书。1952年,始办初级小学,穷人子弟开始入学。1973年,村民自力更生修建萌底接周(宁)寿(宁)公路1.5公里的简易车道。1975年,修建2层石木结构的大队(村委)办公楼,建筑面积350平方米。1983年,铺设村道水泥混凝土路面长400米。宽3米。1991年,建成引水工程管道总长1220米,解决萌底、岔头村民水问题。同年,新建石混结构校舍1座,设6个班级,学生128人,教师10人,适龄儿童全部入学。1994年,创办后坑青色石板厂。改革开放以来,全村有100多人外出经商办企业,少数人已先富起来,资金百万元。1995年,全村耕地面积1662亩,粮食总产量712吨,亩产428公斤,人均经济收入1800元。村民有电视机184台,普及75%家庭;富裕户45户、占18.7%。全村有大学本科毕业生3人,正副处级干部2人。
自然村岔头,清时建有延寿寺,1956年废,1990年重建大雄宝殿和天王殿两座,建筑面积223平方米,萌底村,1990年募建延寿庵1座,建筑面积129.65平方米。各住尼姑1人。村水尾建石拱木廊桥,长18米、宽4米,净跨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