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莆田市 > 仙游县 > 大济镇 > 坑北村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大济镇坑北村概况

[移动版]

坑北村位于大济镇北部的北溪东岸。东与蒲峰村接壤,西跟尾坂隔溪相望,北面群山边绵,与山顶的书峰乡岭头村接界,东南与蒲山村的沁山接壤,西北隔溪与汾阳村相对。境内有三个基点自然村即坑北、奎山和临仙。全村设21个村民小组。坑北村曾名过坑卜、复兴、明星、星旗地名。清代叫坑卜。民国时期叫复兴保,属善化镇管辖。1949年8月仙游解放后,属仙游县第六区(大济),称为复兴乡,1956年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名叫明星社,1957年初与尾坂、汾阳三个乡合大乡叫尾坂乡。1958年秋成立大济人民公社改称为星旗大队(星旗营)。1961年把星旗大队改称坑北大队,1984年后,改称坑北村,属大济镇管辖。坑北村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2010年,全村总户数有1597户,总人口有6237人,其中男3208人,女3119人。在外工作人员(包括退休)有40人,在校大中专学生有95人,耕地总面积有2518亩,这些耕地自古以来行家种植水稻、甘蔗、菸叶、花生、大豆、大小麦、番薯、黄麻和瓜果等。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部耕田近溪有溪水灌溉,一年可以种三季,较稳产。北部的耕地几乎是旱田,不稳产,适宜种植耐旱的农作物,花生、大豆、甘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坑北人民群众翻身作主,积极响应0和人民政府兴修水利号召,连打九场水利翻身战:1952年在太保宫门彰北溪,拦溪建筑一个水坝,名称解放坝。1954年坑北(复兴)与蒲山村联合开凿一条水渠,名称兴山渠。1957年建筑山门坑水库。1959年建筑双层水轮泵。1961年在太保宫门前建筑一条过溪水泵(连通吸管,1974年改建过溪水糟)。1962年建筑天井院,马底垅2个小水库和一个东岭官群头小池塘。1972~1974年连续三年在汉岭建筑一个能蓄水25万立方的水库,名称坑北水库。坑北水库的灌溉渠道与上述的那四个水库池塘相连接,形成全村水利灌溉网络,大大改善农田水利灌溉条件,使北部的旱田变成稳产高产水田。随着水利灌溉条件的改变,农民更加注重精耕细作,实行科学种田,年年取得蔗粮双丰收。农民还利用水库、池塘养鱼,逐步成为渔米之村。坑北的手工业、工业也相应有很大发展。手工业有焙制龙眼干,加工兴化米粉及面线等,3个水臼和一个水磨加工粮食,手工榨蔗制糖。1957年仙游糖厂建成后,全村蔗铺也废除了。1958年在奎山建一个利用水力的粮食加工厂,2个烧制砖瓦的瓦窑厂,一个榨油厂。1974年利用坑北水库灌溉渠,在山门坑建一座水力发电厂,安装电机二部电机,装机容量250千瓦。后在双溪口建一个水力发电厂。这2个发电厂与县电力公司并网。 1979年,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坑北村以发展农业为主,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鼓励村民办养鸭场、个人承包山地,开山种植果树、发展蘑菇、巴西菇等食用菌生产,鼓励剩余劳力外出打工经商,促使坑北村经济持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村民拥有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安装电话,添置新式家具等。20世纪90年代起,村民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先后旧房改造,新房兴建有161座,建房面积达16500平方米,大部分为砖木水泥混凝土结构,讲究实用,明亮透风,且配套有厨房和卫生间。同时在旧坑卜街后面再一条长达1500米的长新街,有81幢店房,高三层以上,均为砖木水泥混凝土结构。坑北村的主道公路从这条新街道通过。2002年在这条新街头建筑一个龟山公园,美化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坑北村民深知“要致富,先开路”的道理。1999年冬始,发动村民集资100多万元,上级拨款一小部,总长5公里宽4米的10条村道铺设水泥路。2002年新开一条盘山公路,长5公里宽4米,从奎山旧厝起至坑北村的碧云洞寺止。2003年5月村两委发动群众捐资100多万,国家补助50万元,铺设一条宽6米总长5.7公里的从坑北境内的蜚乌桥直至大济村与仙永的省道相接。还修建往各自然村水泥村道共6500米,总投资100万元。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坑北村民具有兴学重教的风气,1944年由群众集资在下条创立一所复兴保初级小学(1—4年级),初小毕业生要升高级小学,必须到大济中心小学就读,很不方便。1956年秋季坑北初小附设高级班(民办),至1963年改称坑北完全小学(1—6年级),校址移迁到龟山。1970年秋,坑北小学附设初中班,以后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周围的蒲山、蒲峰、汾阳、尾坂等村的小学毕业生要坑北小学(附中)读书,至1985年这所小学附中班级达到25个教学班,学生总数在1300多人(其中小学18班900多人、初中7班400多人),教职工达62人。为了教育两基达标,1992年秋开始小学与初中分办,原来的坑北小学附中学校的一切设施无偿地赠给新创立的坑北初级中学。之后,由坑北、汾阳、尾坂、蒲山、蒲峰五个村集资,把原来小学的教室、教师宿舍拆掉,重建一座一字形三层18间教室的教学楼,一座曲尺形三层教师宿舍楼,一座厨房膳厅,总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坑北小学也由坑北村委和群众集资,新建一座一字形三层15间教室的教学楼,并把1983年建的一座三层村部办公楼(40多间)刈归给坑北小学做教师宿舍、厨房、膳厅。并把1957年建的一座土木结构的(戏院)拆掉给坑北小学做操场。2003年铺设经小学的操场和校水泥路。1998年又在龟山脚下,用水泥混凝土结构建一座曲尺形三层的坑北幼儿园综合大楼。同时还在奎山自然村建一座二层4个教室的幼儿园教学楼,作为坑北幼儿园的分园,这样大大方便群众子女上学。坑北村的历史悠久,是宋朝名臣陈次升和明代琼州知州余立丰的家乡。余立丰病故时,海瑞亲笔撰写挽联,此挽联今由县博物馆保管。坑北有余氏宗祠、张氏宗祠、陈氏宗祠、奎山宫、龙泉宫、下余官、寿山宫、马峰宫、临仙宫、奎山三教祠、坑卜三教祠、寿山三教祠、马峰三教祠、塔峰府、坑北基督教堂、坑卜佛堂、奎山佛堂寺、亚明堂、天明佛堂、天圣寺和碧云洞等。碧云洞建于蜀汉年间,几经兴废。1992年5月重修。碧云洞是浏览胜地,它有八景:一是慈航圣泉、二是凤冠石观瀑、三是仙家乐、四是仙妈渠、五是仙螺潭、六是溪桥夕照、七是三阁晨钟、八是三十六弯0,四季美景如画,风物壮丽非凡。明代户部尚书郑纪游碧云山,吟诗作歌赞美,充分证明了碧云洞早在明代就成为著名的浏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