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博望区 > 新市镇

新市镇,宋朝的沧桑古镇

[2021-5-21 17:05:59]
  新市镇,宋朝的沧桑古镇
  
  据考证,宋朝之前,新市镇的名字叫黄土岗。黄土岗是石臼湖西南和丹阳湖西北两地居民外出经商的必经之地,为方便经商的行人,有人在这里建起了客栈和店铺,附近的一些农民弃农经商,搬到黄土岗上住,这就形成了新市镇早期的雏形。到了宋绍熙元年(1190年),为了经商方便,丹阳湖畔袁时圩一带的商人在距新市以西五里处的撇洪渠上,造了一座三孔拱桥,名绍司桥。绍司桥下就是水运码头,从陆路行走,过了桥,就有直通当涂县城的路。有了这样的好条件,附近的居民也都到这里居住,绍司桥周边日渐繁华起来,便形成了集市。到了明初,在距绍司桥以东一里地处有个衙头村,村上设有司衙门,即为“当涂县第一衙”,这标志着以集市为中心的行政管理部门正式确立。

  
  宋末该镇幸存者重建家园,出现日益兴旺的新市面。清初遂即改为今名。经过沧海桑田,几起几落,到清朝初年,新市已变成繁华的集镇,定名为新市镇。据《当涂县志》(1935年)记载:此地商贾众多、繁荣昌盛,民间流传新市有十里长街。街市延绵十里路,这在古代可是一个不小的规模。可见当时的新市镇,一定是店铺鳞次栉比,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据考证,当时的“十里长街”,西起沟通丹阳溪撇洪渠中段的绍司桥东,过了桥,东至横山山脉尾部的尚甸,是一条长蛇般的集镇。那么,新市镇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据考证,应当属于后者,因为新市镇狭长而无旁展,不具备居民自然成镇的条件。她之所以形成集镇,完全是军事战略的需要。新市古镇在地理上不属于战略险要,既没有可行战船的河道,也没有通车马的驿道。但是,她有两个很大的特点,一是可以囤粮,二是可以放马。丹阳湖西北圩区和石臼湖西滨圩区,很适合军粮的囤积和储备。不易圩垦的大片草地,又可以用来放马。明清之际,北方的军队到南方作战,就把新市古镇作为军队的后方供给基地和战马的牧场。军人们在这里生活,要吃、要喝、要玩、要成家立业,这就刺激了商机,促进了繁荣,形成了集镇。
  有一种说法是,新市曾经是满族人的天下。这话听起来有点让人费解,满族人住在东北,怎么会到江南新市来呢?据考证,这里确实曾经是满族人的天下。如今,新市镇周边的村落多以“甸”命名,如“尚甸”、“车家甸”、“赵家甸”、“廖家甸”、“张家甸”等。“甸”在辞书上注解,一为东北的村落,二为放牧的草地。江南的村落,通常叫村。根据地名,这里肯定有东北人居住过,这些东北人就是满族人。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市古镇出现了新的繁荣昌盛景象。如今,新市集镇的老街上有400余家店铺,5000多集镇人口,另有一批农村人口也迁到镇上居住,全镇(包括行政村)约4万余人。近年来,新市镇又在老镇、老街东北方向规划建成了新镇,新镇为徽派建筑群,粉墙黛瓦、古雅秀丽,与镇外绿色的田野、清清的池塘交相辉映,一间接一间,长长地排去,很有古徽派韵味.

上一篇:丹阳镇,秦汉时的古老郡县
延伸阅读